自嘲「内卷残次品」的上海少年,被一次乡村研学触动后
发布日期: 2023-08-11 15:24:01 来源: 腾讯网

大家好,我是Summer夏景,谷雨星球的创始人。

得到「带刺的玫瑰」青少年的喜欢和认可,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令教育者开心的一件事了吧。

7 月初,我和被《三联生活周刊》报道过的老师Joshua,带着十几个青少年,从上海来到湘西,完成一次跳出城市视角的行走调研之旅。


(资料图片)

■用自己独有的视角认知土地、陌生人、队友,自己从 0 到 1 落地采访,找采访对象,完成调研。(左上:采访手工艺人;左下:采访当地老人;右图:采访留守儿童)

最让我感动的是,是青少年们前后一开始的变化,一开始听到要去乡村做调研,情理之中是抵触并拒绝的。

同学自发采访调查:谁是被父母「逼」来的?一半人举手了。

七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一个被信任、自由的环境,卸下了青少年带刺的铠甲,打开自己,欣赏别人,认知不同,跨出自己与真实世界连接的第一步。

最后一晚,同学继续问:「现在,谁还不是自愿的吗?」,所有的手都放下了。

结营后,我收到了好几个孩子写下的文章,更是令人动容:

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在没有人说教的情况下,就已经能体验、观察和共情,思考自己能为他人做点什么。甚至有人说:乡村孩子比我们更值得拥有精英教育。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这样写过:共情是最高境界的情感想象力,是个体里最高级的情感。

可惜的是,在看重数字的教育内卷里,这个天赋帮不上孩子们任何忙。幸运的是,若这种天赋被保护好了,一定会带他们走得更远。

共情到底是如何被触发的呢?

就读于上海最好学校之一、在自我介绍里自嘲是「内卷机制下的残次品」的10年级Ben,用走进湘西的触动,给了一个少年郎能给出的最好答案。

■乡村不缺捐赠来的书,书却没地方放。我们给每个教室购置了书架,孩子们大汗淋漓地合作为村小安装了书架,并且自发把书摆放得跟图书馆一模一样。

「说,你们是不是日本派来的?」

我是Ben,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难免会去想现在的农村什么样,小县城又发展成什么样了。

然而我对于乡村、县城的认知全部停留在书籍当中

依我想来,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区别在于基础建设之上,可这个观念在旅途还未完全开始就被改变了。

在高铁一路向西的途中,沿路的每一个城市几乎都是照着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一排排土黄色的高层居民楼,环绕着城里最中心的万达广场。

各地的基建也基本达到了统一标准,山里修的马路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

甚至,县城的年轻人一定程度上已经跟上了大城市的节奏,比如前不久《新周刊》发布的一篇《县城新中产:拿三线工资,过一线生活》。

■Ben是自己报名的项目,妈妈和他都给了我们满满的信任。

但我也发现,大部分县城和乡村里的中年人、老年人并不好过,有时甚至还背起了本属于子女的包袱。

比如在乡村,这几年从城里回来的人越来越多,本来像他们这种平时一有机会就去城里打零工的,现在也很少去了。

城里的活越来越少,只能回村里干活了。

而县城中老年人,生活的匮乏主要体现在精神上。换句话说,农村与都市的最赤裸裸的差距就体现在教育之上。

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采访的一位老太太了。因为采访对象要自己找,当我们问她的时候,她怀疑我们是日本来的特务,来探取情报。

■图文无关,不是这位老奶奶。

感谢助教,她是本地人,能用怀化那边的方言沟通,如果没有助教,好几次差点就要和采访对象闹崩了。

几番解释之下,老太太终于相信我们是从上海来的了。

但是她又发出灵魂拷问:「上海有很多日本人,还有很多日本学校,你怎么证明自己和外国人没有关系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是真的没法如实回答的,她当时说话时的神情透露出一种,如果看了我日本动漫手机壁纸估计会杀了我的感觉。

向她保证了我们与这些无关之后,她又要我们保证「不和外国人结婚,别让我们的血统跑到了外国人那里。」

后来,我试图分析她这样盘问我们的原因。

一是周边环境的影响。

那个镇上我们去到的所有人家,包括我们后面去到的漵浦的人家家里都贴着很早期的画像,街上和人家里也不乏六七十年代的文化产物。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后来的谈话中了解到的。

她本人经常看抖音,在她与我们谈话之中经常会拿一些抖音里的实例来教育我们。

感觉很大程度上,她除了抖音之外,和外界的社会就没什么交流了,对于社会的认知都是被抖音左右的。

不管是对于外国人的偏见,还是后来对于社会的不满,都来自于此。

这些盲目的认知的背后,是对于辨别力的缺失,更是教育的缺失。

■在项目中的某天晚上,历史学者杨早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大师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感受名作家汪曾祺、鲁迅和沈从文从县城走出来的人生之路。

「哥哥,怎么才能长得像你们这么高?」

被困住的不只有老人,还有孩子。

我们去调研的麻阳水中学,里面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帮不了老师的忙。

虽然他们的父母赚的钱并不多,但也愿意支付孩子们教育的开销。

家境的贫困会给孩子们带来压力,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教育是家庭的累赘。

他们想不到,还有很多路可以将他们带离这困境,更不会想到,教育可以给他们带来何种影响。

■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调研笔记,在探访乡镇中学的那一天,他们画出了这所学校与自己学校的对比图

麻阳水中学的杨主任在分享中提到了一个案例,那是他们的一个初三学生。

她马上就要中考了,成绩也还不错,但那位学生考试前就突然不来了。她父亲得了绝症自杀了,母亲随即就改嫁了。

她认为没有人可以供自己读书了,考高中也就没什么必要了。

班主任不甘心,几次去寻访,她都答应回学校读书,但第二天学校总是见不到她的踪影。

杨主任和她班的班主任只好每天放学就去她家劝她,连着劝了好几天,她才愿意最后去参加中考。

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是没有出路。他们完全可以申请国家各式各样的助学金,帮助完成他们的学业。

但是自卑蒙、信息差,让他们以为自己只能放弃读书这条路。

■重走了上学路,画下了自己的路线。

跟他们聊过后,我意识到乡村的孩子们并不比城里的孩子们差在什么地方。

要真的说差距,那可能比较明显的就是身高了。这并不是说村里的孩子有多矮,那是城里的孩子营养太好了(注:这批营员有 7/8 年级就 180+)。

在村小时,助教随口问起队伍里最高的同学,他一米九几了,站在村小学生当中非常的鹤立鸡群:

「你有啥长高的秘诀伐?」

他随口回答道,「吃海鲜,喝牛奶。」

这可把助教给逗笑了,可一旁的村小同学看他一愣一愣的。山区牛奶有,但是贵,但是海鲜是从没见过。

乡村的孩子营养是比不过城里的孩子们,但是在理解力上,协调性上,他们可一点不差

人与人出生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的,后天的教育、训练,使得人被分为了三六九等。

那些曾经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想要再模仿他们走过的路,从这个小县城走出去越来越难

■这本书讲述了与城覆盖全国50%以上学生的「县中」,拥有怎样的魔幻现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说,我们的整个学校系统,对这些孩子是有亏欠的。

走出去,又回到乡村的老师

教育的不平等并非在于硬件之上。

事实上,大部分的学校都已配备了和上海一样的希沃白板,标准的课桌椅。

但是教师资源的匮乏是真的肉眼可见,乡小人虽然少,只配备了一位老师,两位民办没有编制的老师。

麻阳水中学作为一个二环线学校,不是县里的重点学校,又不是乡镇里可以收到教师补贴的学校,长年受着教师资源稀缺的痛苦。

这一现象,又随着教师平均年龄的不断上升而急速加剧。

■孩子们在采访铁溪垅小学的校长夏校长。

我们采访的几位老师大多都教不止一个科目,其中小学老师基本上都是要教全科的。

有些时候被迫教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老师,其实也是非常的无奈。

自己从没学过拼音的返聘老教师给小学生们上拼音,当初自己化学估计都没学明白的艺术生,则跑来给初中生们教化学。

采访下来几位老师也表示,专业对口的老师带出来的成绩就是会好很多。

是的,小学初中的教育并不需要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但是对于乡村的老教师、没有经验的美术生来说,还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哥哥们教孩子们打篮球。

同样,县城学校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语文平均分能在九十以上,而乡小的平均分长年不及格。

接待我们的夏老师,自从来了乡小加班加点的给孩子们上课,盯紧每一个孩子均分才终于来到了85分。

但是像她这样负责的老师,在麻阳水中学一所离县城不过十分钟车程的中学,都找不出第二个,更何况从县城出发要走40多分钟山路的观音阁铁溪垅小学呢。

乡村小学和县城小学的差距都如此之大,更不要说,在各种培训机构、特级老师加持下的大城市学校了。

■给孩子们上 ABC。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见到的杨主任、夏老师都是一些接触到了外部世界,毅然决定回去从事乡村孩子教育的人们。

夏老师放弃了去法国的机会,也没留在一线城市,她甚至放弃在县城中学晋升的机会,来到了村小,从头开始从事孩子们的教育。

她明白,这意味这每天开四十分钟山路上下班,明白她需要一整天一整天上课没有时间休息,但是她认为这样做值得。

她的每一分付出都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

杨主任曾经也在县城里的大学校教了很多年书,但是看到麻阳水中学这所二环线学校缺少人手,毅然决定来这里教书。

而麻阳水中学虽说离县城不远,设施也比村小好不少,但处在二环线上,教师工资吃不到国家补贴所以少得可怜,晋升也因此变得困难许多。

对于杨主任这种资深的教师,这意味着工资少一千多块钱,和晚几年到来的职称。

■孩子们采访麻阳水中学教导主任杨老师。

从乡村出来的人中,还有不少像他们一样的有理想的人们,他们愿意回去,去造福更多的人。

只有从小在乡村小朋友心里种下更有希望的种子,才会越来越好。

因此,在我看来,乡村的小孩们值得更好的教育。

他们甚至比我们更值得拥有那些在城市里泛滥到只剩内卷、却并没有发挥出真正作用的精英教育。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