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已经是第18棵被命名的梭梭树了。我们就叫它幸福18号吧。”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部,距离施工的拐17井最近100多米处,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ZY236队队长刘洪彬拿了一根红布条系在了这棵梭梭树腰间,然后笑着对身边的队员说。
此刻,已是傍晚7点多钟,太阳落下,地表温度从中午的70多摄氏度降到了30多摄氏度,感觉凉爽了许多。ZY236队的队员们正式认领完了属于这口井陪伴者的一棵沙漠绿植,不由得鼓起了掌。这也是自2015年开始进入巴丹吉林沙漠勘探开发以来,录井队员们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仪式。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地区,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三大沙漠。在这里施工,一年四季干旱缺水,沙尘肆虐、严寒酷暑、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极少能够见到高大的绿植,只有零落分布的梭梭树,成为令人眼前一亮的风景。因为它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风沙,能够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是温带荒漠中重要的固沙植物,其顽强的生命力如同战天斗地的石油人一样,所以很受大家的喜爱。
在施工每口井时,围绕四周寻找一棵梭梭树命名是有缘由的。一方面是大漠里最需要也是最宝贵的就是绿色,绿色可以愉悦身心,大家在下班或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都喜欢散步到梭梭树身边坐一坐聊一聊,另外还有一种更为深刻期盼的寓意,那就是它具有铁人一样的精神气质,会陪伴着身边的这口井一起健康、顺利成长,为这片荒漠崭新的明天添光增彩。
2015年冬天施工了拐参1井,也是沙漠里的第一口井。这口井历经一个冬天的艰苦战斗后终于取得了重大发现,揭开了这片构造地下的神秘面纱,看着油亮亮的岩芯,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排头兵的录井人十分高兴,就把从宿舍到井场上班每次都路过的那棵梭梭树称为幸福树,从那以后到拐2、3、4……一直到现在的拐17井累计施工了18口井。一般在井场四周最远200米内都可以找到一棵,所以大家索性从前至后,按照每口井的施工时间给这些周围的梭梭树起名编号,成为乐此不彼的一件事儿。
这是一口重点预探井,勘探意义重大。自7月21日开钻后,这口设计井深四千多米的井目前已钻进1200多米,一切顺利。放眼望去,茫茫大漠之上,除了高高耸立的钻塔和身着红色工装忙碌的石油工人,四周空寂如辽阔无垠的黄色海洋。这棵梭梭树和系在腰间的红布条在微风里轻轻荡漾,好像在合着钻机的声音低声哼唱。
(王鹏 郭万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