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技艺 感受经典魅力
发布日期: 2023-08-26 08:10:4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阿克苏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点的活态文明,作为民族文化宝贵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在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之中。

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市委、政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在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与旅游融合创新、促进“非遗+旅游”引领业态升级、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阿克苏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1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个;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7个。共有代表性传承人25名。其中:地区级6名、县市级19名。不断挖掘代表性项目和民间艺人,继续完善非遗代表性名录和传承人体系,完成了对喀拉塔勒镇却日库木麦西热甫保护传承基地提升改造工作,巴格其村民俗风情街于今年6月获批第一批自治区级“非遗集市”。

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三下乡”活动和“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节点开展非遗展示展览和进景区、学校、乡村活动共计23场次,集中展示了阿克苏市非遗维吾尔族刺绣、木雕、编筐等非遗产品,进一步扩大阿克苏市非遗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却日库木麦西热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却日库木村和克地木阿依玛克村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刀郎麦西热甫的一种。它兼具舞蹈、弹奏、说唱、娱乐、游戏等多种形式,是当地传统的民间娱乐形式。

阿克苏市在喀拉塔勒镇建成阿克苏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日库木麦西热甫”传承中心,进行排练、演出、教学。2005年,喀拉塔勒镇组建成立了民间艺术团,2020年,成立了“却日库木麦西热甫”文艺小分队。先后开展了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展示展演活动9场次。

阿克苏市刺绣技艺于2009年9月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整个手工刺绣作品的完成,需要选择刺绣底稿、配线设色、刺绣及完成后的绣品装裱、保养等,各环节紧密相连、井然有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刺绣品。

阿克苏市传统木雕工艺于2021年4月被列入第五批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承人阿力木·乌斯曼的木雕王子碗系列产品有20余种,原材料采用核桃木、杏木、桑木等,上面雕刻的是植物花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传承人阿力木·乌斯曼现在有徒弟900人,帮助周边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民俗风情街非遗集市是自治区级“非遗集市”,是一幅斑斓多姿、温馨美妙的田园画卷。位于阿克苏市南侧,距离阿克苏市区4公里,毗邻多浪河二期和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千亩果园和湿地、森林公园环绕四周。巴格其村以现有的民居为依托,保留维吾尔族特色民居的同时进行庭院改造、升级。景区内设有维吾尔族木雕技艺、慕萨莱斯酿造工艺、维吾尔族刺绣、竹编等。

今年以来,阿克苏市文化馆共计举办非遗传承培训班5次。其中,举办了2期却日库木麦西热甫传承人培训班、2期多浪麦西热甫舞培训班,1期传统木雕工艺培训班,对推动发扬和传承非遗起到了积极作用。

阿克苏市将继续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体系建设,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培养,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挖掘非遗项目,同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和演艺作品,不断推进阿克苏市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余欢欢 黄净)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