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8月2日电 (记者 王诗尧)甘肃是简牍大省,共出土简牍8万余枚,其中汉简7万余枚,占到全国的82%。汉简出土地大多是边塞之地,2000多年前,那里的边塞生活是否有人们想象的那般浪漫。甘肃简牍博物馆设计的《边塞人家》展区将通过简牍记录一个个边塞故事,带观众走进边塞人家。
甘肃简牍博物馆。
8月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人民网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酒泉市委网信办、兰州市委网信办、敦煌市委网信委、人民视频、人民网甘肃频道承办的“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正在有序布展的甘肃简牍博物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07年,“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成立,甘肃的秦汉简牍有了专门的保护机构。2012年,甘肃省简牍博物馆成立,但是有简无馆,秦汉简牍依然躺在研究中心的仓库里,没有办法向公众直接展示。
建设一座展示甘肃简牍的博物馆一直是甘肃简牍人的梦想。如今,甘肃简牍博物馆已在马滩黄河之滨展露芳容,将承担向世界讲述中国简牍故事的重任。
作为一座向公众展示简牍文化、解析简牍故事的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力求通过声、光、电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将简牍中描写的人物、事件更加直接展示出来,带观众沉浸式读简。
边塞人家。
在简牍故事里,边塞并没有想象的浪漫,正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当中提到“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记,都护在燕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贫瘠却生生不息的土地,造就了河西边塞独特的人文风貌。
秦时明月汉时关,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故事以文字的形式藏在简牍里,一个个饱含墨迹的字体印证着历史。今天,我们以汉字为荣,与2000多年前书写在大汉盛世简牍里的文字一脉相承。
因此,在甘肃简牍博物馆,读简讲故事,写简学书法相辅相成。难能可贵的是简牍文字弥补的是历史留白处的故事,边读边写会让游客对边塞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汉字有更多的认同。
甘肃简牍博物馆讲解员刘舒泊表示,有一种符号,万千个字块,穿越了数千年时空,在中华民族血脉中奔腾不息。这种符号,带着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两汉盛世,描绘了战火硝烟,承载着中华智慧。这个符号就是文字。透过千年的墨迹,一枚枚简牍如同阅尽沧桑的老者,带着感情与温度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引领我们去探索属于简牍的美。
刘舒泊说,还有更多有趣好玩的文物都在甘肃简牍博物馆,欢迎广大游客开馆后来参观。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
-
1三棵树(603737):业绩拐点已来 持续高增长可期
-
2工商银行喜结良缘金条50克价格今天多少一克(2023年08月01日)
-
3中国移动空天应急通信系统“飞抵”河北涿州执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
4排行总榜:重庆白癜风医院「总榜发布」背部区域的白斑可能是白癜风吗
-
5河北涿州地库塌陷小区7人被直升机救出,公羊救援队航空特勤队已成功救援33人
-
6中泰证券给予三棵树增持评级 产品定价力彰显;经营性净现金创历史新高
-
7阿尔及利亚高级政府官员赴东方通考察交流
-
8同益中2022年年度每10股派4.5元 股权登记日为8月10日
-
9金水区经八路街道开展“学思想、强党性、固国防、铸军魂”主题朗诵比赛
-
10石家庄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如何申请